全国导游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及领导中国人民和中国革命取得的伟大成就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9)宁汉合流及东北易帜
1927年,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疯狂屠杀共产党人、革命群众和国民党左派,第一次国共合作宣告破裂。
(10)南昌起义和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及时制定出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新方针,使党在政治上大进了一步。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12)三湾改编
1927年9月29日,秋收起义军到达江西永新县三湾村时,在毛泽东的领导下进行了改编,史称三湾改编。前委将已不足千人的部队由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建立党的各级组织和党代表制度,党的支部建在连上,班、排有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营、团设党委;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实行民主制度,在政治上官兵平等。这些措施开始改变起义军中旧军队的习气和不良作风,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是建设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
(14)古田会议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是党和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22)抗日名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24)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27)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6月,刘邓大军突破黄河天险,8月,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2)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打响了驻军朝鲜后的第一仗,后来,这一天被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志愿军战士发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
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
1953年7月,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党的十二大
制定了新党章,规定党中央不设主席只设总书记。
1982年后每五年召开一次会议
(3)党的十三大
1987年10月25至11月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P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取得的重大科技和建设成就举要
三、“三线”建设
1964年10月,中央审时度势,做出了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所谓"三线"是指中西部13个内陆省和自治区。与之相对是沿海和沿边省份,称为"一线",介于一线、三线之间的中部地区称为"二线"。
"奉献祖国、艰苦创业、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三线精神"是民族精神、奋斗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重大事件和辉煌成就选录
1959年
4月5日,荣国团荣获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运动员在体育比赛的世界锦标赛中获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2010年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第二章 中国旅游业发展概况
第一节 中国旅游业发展历程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中国旅游业
中国旅游历史悠久
20世纪20年代就有了开端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中国旅游业
1964年,经全国人大批准,成立了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并与中国国际旅行社合署办公。
自此,我国旅游业开始了有计划,有组织地发展。
三、改革开放后的中国旅游业
1.旅游业由事业向产业转变阶段(1979~1991年)
1981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会议所作的《关于加强旅游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
1985年国务院批转的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旅游管理体制实行"政企分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散经营,统一对外"的原则。按照这一原则,旅游业加快了改革步伐,逐步实现了四个转变。
2.旅游产业加快成长阶段(1992~1997年)
1997年,香港回归,国家旅游局召开了出境旅游工作会议,正式批准开展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业务。
第二节 中国旅游三大市场及中国旅游日
四、中国旅游日
中国旅游日虽是一个非法定的节假日,但每年的这一天我国各地都要举行隆重的旅游节庆活动。
第三节 旅游发展热点问题概述
六、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的概念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发生在乡村地区,二是以乡村性作为旅游吸引物,二者缺一不可。
九、研学旅游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
第一节 中国历史概述
一、中国原始社会
1.中国远古人类及其文化现象
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20万年前,已发现6个头盖骨和属于40个男女个体的人体化石、10万多件石器和长期使用天然火的痕迹。
2.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
(1)新石器时代前期
距今约7000-5000年,我国代表性文化有北方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和南方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
仰韶文化以西安半坡遗址和临潼姜寨遗址最为著名,居民种植粟,使用彩陶,修建半地穴式建筑。
二、夏商西周时期
2.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的进步
(2)神奇的甲骨文
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片超过15万片,发现单字4000多个,超过半数已被识读,证明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基本的造字法"四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文字。
四、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3)东汉
刘秀利用农民起义,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
(6)十六国北朝
北魏孝文帝在政治上推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倡导鲜卑贵族改汉姓、穿汉服、说汉话,促进了民族融合。
六、宋元明清
(1)宋朝
南宋与金签订"绍兴和议",双方以秦岭至淮河一线为界。
(2)元朝
元朝结束了自唐末以来300多年国家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4)清朝
1644年清军趁李自成起义军占领北京立足未稳的机会,勾结吴三桂进入山海关,迅速占领北京,开始了清朝统治。
雍正皇帝还改革土司制度,实行"改土归流",加强了对民族地区的统治。
七、民国初年
北洋军阀直系冯国璋、曹锟,皖系段祺瑞,奉系张作霖。
第二节 中国古代重要制度和文化
一、中国古代哲学
1.阴阳五行与八卦
《尚书·洪范》把世界本源归结为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即五行。
2.诸子百家
《汉书•艺文志》归纳的哲学流派有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十家,各家著书立说的代表人物合起来上百人,所以称为诸子百家。
兵家关心的是"知己与知彼""强与弱""多与寡""攻与守"的辩证关系。
3.儒学
(1)先秦儒学
儒学创始人是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孔子曾周游列国但不被重用,毕生主要精力是教授学生并整理古代文献,经他整理的古代文献《诗》《书》《礼》《易》 和他撰写的鲁国编年体史书《春秋》被后世奉为经典,称"五经"。孔子死后,其生前的言论被弟子辑录成书,叫《论语》。
(2)汉代儒学
汉初开始恢复儒学,因为距秦朝时间很近,伏生等老儒生尚在,于是采用汉代通行的隶书把儒经默写下来,成为最早恢复的一批儒家经典,叫今文经。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3.隋唐科举制的设立
隋文帝罢中正官,隋炀帝时又设进士科,允许士人自由报考,标志着科举制正式创立。科举制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录用官员制度,它打破了魏晋南北朝门阀士族垄断高官的现象,促进了寒门势力的兴起。
4.明清科举制的完善
一般每三年举行一次,每次两轮。第一轮秋天在省城举行,叫"乡试"(又称"秋闱"),考取者称为"举人"。
第二轮次年春天在京师举行的会试考取者称"贡士"。
"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会元。
四、中国古代戏剧和书画艺术
1.古代戏剧艺术
戏曲艺术起源于原始歌舞,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或祭祀活动中抒发情感的一种方式。
清代,"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
2.古代书法艺术
中国最早的书法作品是商朝甲骨文和金文,分别镌刻在甲骨和青铜器上。
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与元朝赵孟頫,合称"楷书四大家"。
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一、天文历法
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记录了800多个恒星的名字。
三、中医中药
1.中医
中医判别病症有八个症候,叫"八纲",它们是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南宋宋慈著《洗冤录》,是中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
2.中药
药物间有协同作用、能提高药效的叫"相须"。能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以保证安全用药的叫"相杀";药物间有拮抗作用,会抵消或削弱其中一种药物功效的叫"相恶";药物间能产生毒性反应或强烈副作用的叫"相反"。相恶、相反是配药的禁忌。
四、四大发明
4.指南针
南宋时出现导航用指南针,称为"罗盘",为后来欧洲航海家洲际航行和地理大发现准备了条件。
五、其他科技成就
1.数学
西汉《周髀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数学著作,已经涉及复杂分数运算和开平方的方法,并提出了勾股定理。
2.地理学
徐霞客真名徐弘祖,号霞客,他经30年考察撰成60万字的地理学名著《徐霞客游记》,游记开篇之日被确定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是世界上最早对石灰岩地貌进行系统考察的地理学家,他还论证了金沙江才是长江的源头。否定了《禹贡》中关于"岷山导江"的说法。《徐霞客游记》堪称中国旅游史及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四节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一、姓氏称谓
2.名和字
古人有名有字。一般婴儿出生满百日后由父亲取名,男子二十、女子十五后举行成人礼,再取字。
3.避讳
汉高祖刘邦时,凡“邦"字一律改称“国”;唐太宗李世民时,观世音也被迫称为“观音”;康熙名玄烨,玄武门都只能叫“元武门”。如果需要书写避讳的字时,往往采用缺笔法,如将世写作,丘缺右边一竖。
二、天文和历法制度
2.历法制度
(3)四季
每个月的初一叫朔,最后一天叫晦,中间十五(大月十六)那天叫望。
第四章 中国文学知识
第一节 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规律
一、汉字的起源、形成
书画同源,原始文字的来源就是图画,所以原始文字大多是象形字。
三、字与词的关系
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造字之初、字义是单一的。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文字的假借、通假、引申等,因此词义是多变的。词是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词有词义,词义既与字义有关,又不等同于字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运用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含义,即字义是相对不变的,而词义则随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多变。词是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运用,词有词义,词义既与字义有关,又不等同于字义,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运用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含义,即字义是相对不变的,而词义则随其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多变"。
第二节 中国文学重要知识及重要文化名人、名作
一、上古秦汉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1)文学作品的产生
原始神话是远古时代人们对世界起源、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充满奇幻想象的故事和传说。
(2)春秋战国时期文学
《诗经》按音乐的特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民间歌谣,由于汇集了15个地区的民歌,又称"十五国风"。雅分为大雅、小雅两部分,为朝廷上演奏歌唱的诗乐。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为宗庙祭祀时用的乐歌。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的诗人,他在楚地民歌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原文化而创造出楚辞,创作出《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作品。
(3)秦汉时期文学
"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官署,负责广泛收集、整理民间歌谣以"观民风"。后来人们把经"乐府"整理过的诗统称为"乐府诗"。
二、魏晋南北朝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3)东晋南朝文学
南朝时期的谢灵运和谢脁都爱山水、善诗文,世称谢灵运为"大谢",谢脁为"小谢"。
三、唐代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1.唐诗
(1)初唐时期
"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其中,王勃的代表作有《滕王阁序》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名句。
(2)盛唐时期
杜甫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的社会现实和战乱带给人民的巨大伤痛,有"诗史"之誉。
人称“唐人七言律诗第一”的崔颢,他在武汉黄鹤楼留有“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名句。
(3)中唐时期
"新乐府"名称是白居易首先标举的,《新乐府》50首也是白居易的代表作。
四、宋元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1)宋词
词在唐代形成后,经过唐晚期的发展,在五代时期形成西蜀和南唐两个中心。
五、明清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六、近现代文学重要知识及主要作家作品
1.近代文学
2.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结束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3.当代文学
第三节 诗词格律及楹联常识
一、诗体流变
《诗经》中的诗大多数篇章都是四言句型,两字一顿,偶数句末押韵。《楚辞》的句式从三言到八言都有,长短不拘,参差错落。汉乐府的句式从四言体到五言体、从骚体到七言体等,它们的句式长短不拘,参差错落,历代诗歌的句式是有明显变化的。
二、诗词格律常识
2.了解平仄声
古今语音是变化的,六朝以来的四声调与现今四声调不能简单对应。
三、对联、楹联常识
1.对联的起源与发展
对联又称对子或联语,以其上下两联必须对偶而得称。对联通常是张贴于楹柱上,故又称楹联。
第四节 旅游诗词名篇选读
9.夜雨寄北
第五节 旅游名联选读
第六节 游记名篇选读
2.滕王阁序
第五章 中国建筑艺术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简史
唐朝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规模宏大、气魄雄浑,长安城在隋大兴城的基础上继续经营,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在建筑材料方面,砖的应用逐步增多,砖墓、砖塔的数量增加;琉璃的烧制比南北朝进步、使用范围也更为广泛。在建筑技术方面、出现了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木构件的比例形式逐步趋向定型化,并出现了专门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施工的都料匠。
清朝于1723年颁布了《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统一了官式建筑的模数和用料标准。简化了构造方法。
三、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巧妙而科学的木构架结构
(1)抬梁式
"抬梁式"是柱上抬梁,梁上安柱(短柱),柱上又抬梁的古代木构架结构。
(2)穿斗式
(3)井干式
由于木材建造的梁柱式结构,是一个富有弹性的框架,这就使它还具有一个突出的优点即抗震性能强。它可以把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弹性很强的节点上。"墙倒屋不塌"这句民间俗语,充分表达了上述梁柱式结构体系的特点。
四、古代建筑的等级
1.屋顶
(1)庑殿顶
(2)歇山顶
歇山顶又称九脊顶,由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组成。
(3)攒尖顶
(4)悬山顶
悬山顶因其挑出山墙之外,故又称挑山顶。
(5)硬山顶
硬山顶高出的山墙称为封火墙。
(6)卷棚顶
第二节 宫殿与坛庙
二、坛庙
北京太庙位于天安门东侧,为明、清两代皇室祖庙,今为劳动人民文化宫。
第三节 古城、古村古镇与古长城
一、古城
1.城池的含义
城池指的是城和池两部分。
城是城墙,时在都邑四周用作防御的城垣。一般有两重:里面的称城,外面的称郭。
"郭覆城"(郭在外,城在内)。
池是护城河。
3.中国现存著名古城
(1)南京古城
聚宝门规模最大,是我国现存最大、最为完整的堡垒瓮城,在我国城垣建筑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平遥古城
城内街道、集市、楼房、商店均保留原有形制,是研究我国明代县城建置的实物资料。
(4)丽江古城
位于云南西北部,是融合纳西民族传统建筑及外来建筑特色的唯一城镇,始建于南宋末年。
二、古村古镇
三、古长城
2.长城的结构
(1)城墙
城墙是长城建筑主体。
(2)敌台
敌台是骑跨城墙并突兀于墙外的建筑。
(3)烽火台
烽火台是利用举火和燃烟来传达军情的高台建筑。一般都筑在长城附近的小山包上,如遇敌情,白天燃烟,夜间放火,并以鸣炮的数目告知来敌的大致数目,这样台台相传,通报敌情消息。
3.中国现存著名长城景观
(2)居庸关
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3)山海关
山海关筑于明洪武年间,关城平面呈方形,有城门四座,各门之上筑高城,现仅有东门保存完好。
第四节 陵墓
一、封土的沿革
(4)明清两代的“宝城宝顶”
一般形式为,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城墙上设垛口和女儿墙,犹如一座小城,即为宝城。在地宫上砌筑高大的圆形砖城,于砖城内填上土,使之高出城墙成一圆顶,这一圆顶即为宝顶。
二、陵园的建筑布局
三、墓室结构
四、中国现存著名陵寝
(1)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嬴政的陵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脚下,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墓,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陵墓。
(2)汉茂陵
汉茂陵是汉武帝刘彻的陵墓,位于陕西省兴平市,是西汉帝王陵中规模最大的一座,始建于武帝即位后的第二年、历时53年才修成,是"汉兴厚葬"的典型。
(5)明孝陵、明十三陵、明显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北天寿山南藏,陵区方圆40平方千米,环葬着明代的十三位皇帝。
明显陵规划布局和建筑手法独特、在明代帝陵规制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尤其是"一陵两冢"的陵寝结构为历代帝王陵墓所绝无仅有。
第五节 古楼阁、古塔和古桥
一、古楼阁
1.古楼阁的类型
(1)宗教楼阁
承德普宁寺大乘之阁等。
(2)文化楼阁
以楼阁作为储藏图书、经卷之用。如明代浙江宁波天一阁,储存四库全书的清代皇家藏书楼文渊阁、文津阁、文澜阁、文溯阁、文汇阁等。
2.中国现存著名楼阁
(1)黄鹤楼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汉。相传创建于三国吴黄武年间,1700多年来屡毁屡建。历代名人如崔颢、李白、白居易、陆游等都曾先后到这里游览、吟诗、作赋。如今重建的黄鹤楼在距旧址约1千米的蛇山峰岭上。楼共5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新楼屋面全部采用黄瓦,是为了附会“黄鹤之意”。
(2)岳阳楼
岳阳楼位于湖南岳阳,始建于三国东吴时期,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北宋范仲淹脍炙人口的《岳阳楼记》更使岳阳楼著称于世。现在的岳阳楼是清光绪年间的建筑,坐东向西,面临洞庭湖,遥见君山。屋顶为四坡盔顶,屋面上凸下凹,为中国现存最大盔顶建筑。
盔顶是中国古代建筑特有的屋顶形式,因整体造型酷似古代武士头盔而得名。
(3)滕王阁
滕王阁位于江西南昌,建于唐朝,因滕王李元婴始建而得名。膝王阁载誉古今,是与王勃《滕王阁序》分不开的,其经典语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广为流传。滕王阁历代屡毁屡建,现在的建筑为1989年按照梁思成绘制的《重建滕王阁计划草图》重建的,主体建筑为宋式仿木结构,共九层,濒临赣江,面对西山,视野开阔,突出背城临江、瑰玮奇特的气势。
二、古塔
1.古塔的主要类型
(2)密檐式塔
以外檐层数多且间隔小而得名。塔下部第一层塔身特别高,以上各层则塔檐层层重叠,距离很近。
(4)金刚宝座塔
一般在高大的台基座上建筑五座密檐方形石塔(象征五方五佛)和一个圆顶小佛殿。虽然这种建筑在敦煌石窟的隋代壁画中已经出现,然而最早的实物始见于明代。
2.中国现存著名古塔
(4)嵩岳寺塔(密檐式)
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城西北5千米处嵩山南麓峻极峰下嵩岳寺内,初建于北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砖塔。
(8)北京真觉寺塔(金刚宝座式)
三、古桥
1.古桥的类型
若以桥梁的结构及外观形式分,主要有梁桥、浮桥、索桥、拱桥4种基本类型。
2.中国现存著名古桥
(1)安济桥
世界上最早的敞肩石拱桥——赵州桥修建于隋朝。
(3)泉州洛阳桥
我国古代著名的梁式石桥。
第六节 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特点及当代著名建筑举要
一、中国近现代建筑的特点
二、中西建筑流派和风格比较
三、中国当代重要建筑成就及著名建筑举要
1.当代重要建筑成就举要
(3)南京长江大桥
位于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是新中国技术成就与现代化的象征,有"争气桥"之称,1968年12月29日通车。
(6)北盘江大桥
位于云南省与贵州省交界处的尼珠河上,为杭瑞高速公路组成部分,全长1341.4米,桥面至江面距离565.4米,被誉为"世界最高桥"。
第六章 中国园林艺术
欧洲园林体系以"规则和有序"为园林的艺术特色,整齐一律,均衡对称,通过人工美追求几何美,体现人文的力量。
西亚园林体系强调水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作为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中国山水园林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
第一节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一、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简史
唐宋时期园林达到成熟期,官僚及文人墨客自建园林或参与造园工作,将诗与画融入园林的布局与造景中,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层地主阶级的诗意化生活要求。
秦汉产生,魏晋转折,唐宋成熟,明清精深。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特征
(1)顺应自然的指导思想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传统儒道思想自然审美观的影响,追求"天人合一",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改造自然,创造和谐的园林形态。营造高于自然的艺术空间,无论是山水地形,还是花草树木都要求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所以也被称为自然山水式园林。
(3)力求含蓄的造园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多封闭,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小中见大,重视分隔空间、虚实对比、含蓄不尽,追求一种意的幽静和境的深邃,给人无尽的遐思。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1.按占有者身份分类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以北京恭王府,苏州拙政园、留园,上海豫园,绍兴沈园等为代表。
2.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类
(1)北方类型
(2)江南类型
江南类型的园林也称南方类型或扬子江类型,按气候带划分也可称亚热带园林。南方园林的代表大都集中于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3)岭南类型
四、古典园林的游览方法
游览古典园林讲究"游"(漫步游览)与"停"(驻足观赏)的结合。
(1)从“游”的角度讲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路、径、廊往往是曲折的,在漫步游览时具有步移景异的效果。
(2)从“停”的角度讲
"亭"古代有停止的意思,亭的四周景色往往相当优美,是观赏景色的佳境。
第二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组成要素与造园艺术
一、叠山
二、理水
中国古代园林理水之法一般有掩、隔、破三种。
第三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景手法
一、抑景
抑景有山抑、树抑、曲抑之分。
如园林入口处常迎门挡以假山,这种处理叫作山抑;杭州花港观鱼东大门的雪松,就是树抑的范例;"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曲抑的体现。
二、夹景
当甲风景点在远方,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挡,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甲风景点更显得有诗情画意。
两侧把景夹在中间-夹景。
七、借景
本题说法正确。借景是将园外的景色和风光,巧妙地收进园内游人眼中,以丰富园内景色,使园内外景色融为一体,让游人扩展视觉和联想,以小见大。明末计成的《园冶》中指出,"园林巧于因借"。
第四节 中国著名古典园林
一、承德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又名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是清代皇帝夏天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始建于康熙年间,建成于乾隆年间,占地564万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典皇家园林。
三、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市东北隅,明正德年间,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港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六、扬州个园
个园位于扬州市老城区,建于清嘉庆年间,是两淮盐商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旧址的基础上所建的私家园林。园主特别爱竹,园内翠竹成林,故取清袁枚“月映竹成千个字”之句命名个园。个园小巧玲珑,以假山堆叠精巧著名,采取分峰叠石的手法,运用笋石、湖石、黄石、宣石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号称“四季假山”,融造园法则与山水画理于一体,随候异色,被陈从周先生誉为“国内孤例”。
七、上海豫园
豫园位于上海老街城隍庙的北面,是明代四川布政使潘允端于嘉靖年间动工建造的,豫园之名乃取“豫(愉)悦老亲”之意。整个园林规模宏伟、景色佳丽,兼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
八、无锡寄畅园
寄畅园坐落于无锡市西郊惠山东麓,是明嘉靖初年曾任南京兵部尚书的秦金所建,万历年间,取王羲之“取欢仁智乐,寄畅山水阴”句中的“寄畅”两字命名。
九、顺德清晖园
取名"清晖",意为和煦普照之日光,喻父母之恩德。
第五节 中国现代园林的特点及代表案例
第七章 中国饮食文化
中国烹饪经历了夏商周的"铜烹时期"、西汉以后的"铁烹时期",发展到现在,烹饪工艺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风味体系。
第一节 中国主要菜系
一、中国菜系的划分
菜系是指在选料、切配、烹饪等技艺方面,经长期演变而自成体系,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特色,并为社会所公认的中国的菜肴流派。
二、中国四大菜系简介
1.鲁菜
鲁菜的形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南北朝时已初具规模。
鲁菜:春秋战国形成-南北朝有规模-唐宋成北方代表-元明清入宫。
2.川菜
川菜起源于古代的巴国和蜀国,历史悠久。
川菜调味多用三椒(辣椒、花椒、胡椒)和鲜姜、豆瓣酱等,不同的配比,化出了麻辣、酸辣、椒麻、麻酱、蒜泥、芥末、红油、糖醋、鱼香、怪味等各种味型。
川菜包括重庆、成都和乐山、内江、自贡等地方菜,主要分为蓉派(成都、乐山)、渝派(重庆、达州)和盐帮(自贡、内江)菜三类。
3.粤菜
粤菜由广府(以广州菜为代表)、客家(又称东江风味,以惠州菜为代表)、潮汕(以潮州菜为代表)三种风味组成,以广府风味为代表。
4.淮扬菜
淮扬菜又称苏菜
苏菜由淮扬菜(扬州、淮安)、江宁菜(南京、镇江)、苏锡菜(苏州、无锡)等几部分组成,以淮扬菜为代表。
第二节 特色风味菜
一、宫廷菜
(3)造型美观,寓意吉祥。
宫廷菜十分讲究菜肴的造型艺术,图案造型要求做到像盆景一样美观悦目。在造型手段上主要动用"围、配、镶、酿"等工艺方法,使菜肴的外形更加完整饱满、滋味更加醇郁鲜美、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造型要求。
二、官府菜
1.孔府菜
孔府菜的烹饪技艺和风味特色,对我国的烹饪文化,特别是对鲁菜的形成和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影响。
孔府菜的代表名菜有诗礼银杏、八仙过海、怀抱鲤鱼、孔府一品锅、御笔猴头等。
2.谭家菜
谭家菜以燕窝和鱼翅的烹制最为有名。代表名菜有清汤燕窝、黄焖鱼翅、红烧鲍鱼、扒大乌参、草菇蒸鸡等。
3.红楼菜
红楼菜是依据《红楼梦》所记述的贾府的肴馔饮食所研制的菜肴,具有官府菜的特点。
红楼菜的代表名菜有糟鹅掌、火腿炖肘子、乌龙戏珠、炸鹌鹑、老蚌怀珠、怡红祝寿等。
三、江湖菜
第三节 名茶与名酒
一、名茶
1.绿茶
(2)太湖碧螺春
太湖碧螺春产于江苏吴县(今吴中区)太湖上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原名为“吓煞人香”,后经康熙皇帝改名为“碧螺春”。碧螺春茶的特点是条索纤细、卷曲成螺、绒毛遍布、花香果味。
3.青茶
福建的武夷岩茶、铁观音,广东的凤凰单枞,台湾的乌龙等都属于青茶
4.黄茶
黄茶按芽叶嫩度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
君山银针若以玻璃杯冲泡,可见芽尖冲上水面,悬空竖立,下沉时如雪花下坠,沉入杯底,状似刀剑林立。再冲泡再竖起,能够三起三落。
茶的种类主要分为六大类,可以通过发酵程度来快速区分:
绿茶(不发酵):比如龙井、碧螺春,清汤绿叶,口感鲜爽。
白茶(轻微发酵):比如白毫银针,白毫显露,汤色浅黄。
黄茶(轻发酵):比如君山银针,黄叶黄汤,带闷熟香。
青茶/乌龙茶(半发酵):比如铁观音、大红袍,绿叶红边,香气高扬。
红茶(全发酵):比如祁门红茶,红汤红叶,甜醇顺滑。
黑茶(后发酵):比如普洱熟茶,深红汤色,陈香浓郁。
快速记忆法:
颜色命名法:绿白黄青红黑,按发酵度从浅到深排序。
工艺联想:绿茶“杀青”定色,红茶“全发酵”变红,黑茶“渥堆”像堆积发酵。
地域代表:江南多绿茶(龙井),闽粤产乌龙(铁观音),云南有黑茶(普洱)。
二、名酒
1.白酒类名酒
(1)酱香型酒
(2)浓香型酒
浓香型酒的主要特征是窖香浓郁,绵甜甘洌,香味协调,尾净余长。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酒为此类酒的代表。
(3)米香型酒
(4)清香型酒
(5)兼香型酒
2.黄酒类名酒
黄酒酒精含量一般为16%~18%
3.啤酒类名酒
中浓度啤酒(原麦汁浓度10°~12°,酒精含量3.1%~3.8%)
记忆方法:中浓啤--原麦汁10至12度,酒精百分之3.1至3.8
第八章 中国传统工艺美术
第一节 陶瓷器及宋代五大名窑
一、陶瓷发展简史
陶器是用黏土成型,经700℃—800℃的炉温焙烧而成的无釉或上釉的日用品和陈设品。
“唐三彩”同时在一件陶器上交错使用白、黄、绿或黄、绿、褐等色釉,其斑驳淋漓的彩釉形成了它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我国古代陶瓷工艺的精品。
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时期,其中以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最为著名。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官窑以古朴庄重的造型、莹润如玉的釉色、粼粼如波的纹片协同“紫口铁足”之美,形成了具有宫廷气势、高雅大气的艺术珍品。哥窑瓷器釉质莹润,俗称“金丝铁线”。定窑以烧制白瓷而著称,以装饰见长。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以其神奇“窑变”而闻名。
元、明、清瓷器的主流是青花瓷。
二、陶瓷名品简介
1.景德镇传统名瓷
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颜色釉瓷并称为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
青花瓷,烧造历史最为悠久,位居四大名瓷之首,享有“瓷国明珠”之美誉。
2.洛阳唐三彩
3.龙泉青瓷
龙泉位于浙江西南部,龙泉市境内烧制青瓷的古代窑址有360多处,史称龙泉窑。
龙泉青瓷具有“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磐”的特点。
第二节 四大刺绣及其代表作
一、苏绣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苏绣在艺术上形成了图案秀丽、色彩和谐、线条明快、针法活泼、绣工精细的地方风格,被誉为“东方明珠”。
二、湘绣
湘绣以狮、虎为代表题材,有“苏猫湘虎”的说法。
四、蜀绣
蜀绣的代表作有《蜀宫乐女演乐图》挂屏、双面异色的《水草鲤鱼》座屏、《熊猫》座屏和陈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四川厅的巨幅作品《芙蓉鲤鱼》。
第三节 漆器、玉器及景泰蓝工艺
一、漆器
生漆是从漆树上割取的天然液汁,主要由漆酚、漆酶、树胶质及水分构成。用生漆作涂料,有耐潮、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殊功能。
(1)北京雕漆
雕漆又称为“剔红”
(3)扬州镶嵌漆器
扬州镶嵌漆器以镶嵌螺钿最具特色。
二、玉器
玉有软玉、硬玉之分。软玉是中国传统的玉料。软玉的硬度一般为5.6~6.5度,呈不透明或半透明状。
中国的玉主要产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河南省南阳市的独山、辽宁省鞍山市的岫岩满族自治县等地。
(3)苏州玉雕
苏州玉雕历宋、元、明、清数代,均作为贡品进献皇室。“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吴郡。”
第四节 文房四宝、年画、剪纸和风筝
一、文房四宝
(1)湖笔
湖笔自元代以后取代了宣笔的地位。湖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点。
尖:锋颖锐利,聚墨成锋;齐:毫毛匀整,铺展有序;圆:笔肚饱满,吸墨蓄势;健:弹性十足,收放自如
(4)端砚
端砚与歙砚、洮河砚、澄泥砚被誉为中国的四大名砚。
二、年画
(4)四川绵竹年画
绵竹年画构图讲求对称、完整、饱满,主次分明,多样统一。
三、剪纸
2009年,中国剪纸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中国剪纸的地域分布
(5)浙江剪纸
浙江剪纸中的戏曲窗花也有独到之处,其选取戏中典型的场面情节,充分体现人物的身段之美。
四、风筝
中国风筝的技艺概括起来只有四个字:扎、糊、绘、放。
第九章 中国民族知识与宗教知识
第一节 中国民族的基本概况
三、中国民族的分布特点
在少数民族聚居区,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汉族居民,从而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格局。
四、中国民族的语言文字
除汉族和回族使用汉语外,其余54个民族都有各自的语言。
第二节 汉族的基本概况及传统节日
一、汉族基本概况
天命崇拜、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信仰的传统观念。
二、汉族主要传统节日
7.中秋节
八月十五中秋节又名团圆节、仲秋节及八月节。
8.重阳节
重阳节的习俗主要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应景食品是重阳糕。江南地区,持蟹赏菊也是重阳节的美事。
第三节 佛教
一、印度佛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二、佛教的传播
2.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
(1)汉族地区佛教
元明清三代,汉地佛教主要流行的宗派有禅宗、净土宗。
禅宗是纯粹中国化的佛教,它以觉悟众生心性的本源(佛性)为主旨。禅宗奉菩提达摩为初祖。唐时,五祖弘忍创建“东山法门”,为禅宗的实际创始人。弘忍门下出神秀、慧能两大弟子,分成南北两宗。北宗神秀一系不久衰落。南宗慧能一系成为禅宗主流,后发展成临济、沩仰、曹洞、云门、法眼五家,合称禅门五宗。
三、汉地佛教寺院的主要殿堂
四、常用的称谓
五、常用的礼仪
六、佛教之旅
2.著名佛教石窟和摩崖造像
(4)大足石刻
重庆大足宋代石刻,造像典雅、精致、秀丽,肌体很少裸露,穿着较厚重汉化衣裳。
第四节 道教
五、道教之旅
4.道教神仙祖庭
(1)武当山
第五节 基督教
一、基督教的创立与发展简史
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
二、基督教传入中国简况
(2)基督教二传中国
指景教在元朝的复兴和罗马天主教来华传教。随着元朝的灭亡,其传播也迅即消失。
三、基督教之旅
1.著名天主教教堂和遗迹
(6)上海佘山圣母大教堂
外部罗马风格,内部哥特式
3.著名东正教教堂
(1)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2)上海圣母大教堂
第六节 伊斯兰教
一、伊斯兰教的创立和传播
1.伊斯兰教的创立
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
三、伊斯兰教之旅
(1)泉州清净寺
建于北宋祥符年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典型阿拉伯式清真寺,也是沿海清真古寺中规模最大、建筑艺术最好的一座清真寺。
第十章 中国旅游景观
第一节 山地旅游景观
二、常见地貌类型
1.花岗岩地貌
我国著名的花岗岩高山地貌景观有山东泰山、安徽黄山、陕西华山、南岳衡山、安徽九华山、浙江天台山、江西三清山等。
2.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指露出地表的红色砂岩受内外地质营力作用形成的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奇特的地貌形态。
5.流纹岩地貌
流纹岩地貌是火山喷发出的岩浆、火山灰等在流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流纹状构造。
四、山地旅游景观
2.西岳华山
华山西岳庙是古时祭祀西岳华山神的庙宇,有“陕西故宫”之称。
3.南岳衡山
衡山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境内,又名“寿岳”“南山”,为花岗岩山体。
4.北岳恒山
6.黄山
莲花峰、光明顶、天都峰为黄山三大主峰,其中莲花峰最高,海拔1864.8米。
8.雁荡山
雁荡山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
14.桂林山水
桂林至阳朔的漓江两岸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优美的亚热带岩溶风景区,呈现出“平地涌千峰”的山水景观。
第二节 水体旅游景观
一、海洋景观
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1.8%。
我国海岸线总长度约3.2万千米。
二、河流
1.长江
位于万里长江第一湾的虎跳峡是世界上落差最大的峡谷之一,具有“狂涛卷地、飞瀑撼天”的气概。
长江三峡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止于湖北宜昌南津关,全长200余千米,自西向东分别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陵峡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险滩处水流如沸,惊骇万状,曾以滩多水急著称。
6.珠江
珠江又名粤江。
三、湖泊
我国湖泊分布以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最为密集。
1.湖泊类型
(4)堰塞湖
五大连池
2.风景名湖
(3)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主要的观赏性淡水湖泊之一,也是现今世界遗产名录中少数几个和我国唯一的湖泊类文化遗产。
在南宋,形成了“西湖十景”的名目。
(6)九寨沟
(10)滇池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南,属于构造湖,是由地壳运动产生断裂凹陷经储水而成。滇池面积330平方千米,是云南省最大的淡水湖,一碧万顷,有高原明珠之称。
(12)喀纳斯湖
喀纳斯湖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区,属于北冰洋水系,是典型的冰川湖泊,是由冰川侵蚀形成的凹地积水成湖。湖面海拔1375米,湖形如弯月,最深可达188米。
(14)长白山天池
坐落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属于火山口湖,这种湖泊是由火山喷口休眠以后积水而成,湖岸陡峭,湖水深不可测。长白山天池平均水深204米,最深处达373米,为我国最深的湖泊。
五大连池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五大连池市,属于堰塞湖,是由火山喷出的岩浆、地震引起的山崩或泥石流引起的滑坡体等壅塞河床,积水成湖。
四、瀑布
5.蛟龙瀑布
蛟龙瀑布位于台湾省嘉义县梅山乡,是一座因断层形成的瀑布,是台湾最高的瀑布,也是中国落差最大的瀑布。蛟龙瀑布高800米。
五、泉
第三节 气象、气候和天象旅游景观
一、气象、气候景观
2.雾凇、雨凇景观
雾凇俗称“树挂”或者“琼花”,是雾气在低于0℃时附着在物体上面直接凝华生成的白色絮状凝结物。我国峨眉山雨凇最多,庐山雨凇誉称“玻璃世界”。
3.烟雨景观
我国出名的雨景有江南烟雨、巴山夜雨等。
5.佛光景观
佛光是当阳光照在云雾表面,经过衍射和漫反射作用形成的一种特殊自然景观。“佛光”景观的出现要有阳光、地形和云层等因素的同时作用。
第四节 生物旅游景观
一、植物旅游资源
2.杭州满陇桂雨
满陇位于西湖之西南,植有7000多株桂花
二、动物旅游资源
1.四川卧龙
卧龙自然保护区以“熊猫之乡”“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享誉中外,加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
2.黑龙江扎龙
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东南,主要保护对象为丹顶鹤等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湿地总面积为21万公顷,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也是世界最大的芦苇湿地,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
第十一章 中国主要客源国(地)和目的国(地)概况
第一节 世界旅游日与世界旅游组织
一、世界旅游日
二、世界旅游组织
1.世界旅游组织概况
世界旅游组织(WorldTourismOrganization,UNWTO)是全球唯一的政府间国际旅游组织。由1925年在荷兰海牙成立的国际官方旅游组织联盟发展而来。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
我国于1983年加入世界旅游组织,成为该组织106个正式成员国。2003年11月,世界旅游组织的第15次大会在北京召开。
3.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
世界旅行社协会联合会(UniversalFederationofTravelAgent'sAssociation,UFTAA),1966年在意大利罗马成立,总部设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
4.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
5.世界旅游联盟
世界旅游联盟成立于2017年,总部设在杭州。
记忆方法:旅游联盟一起(17年)在杭州。
第二节 亚洲主要客源国(地)和目的地国(地)概况
二、韩国
韩国是单一民族国家,以朝鲜族为主,国旗为太极旗,国花是木槿花。
三、新加坡
新加坡是美食的天堂,是购物的天堂。
四、泰国
2.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4)普吉岛
普吉岛是泰国境内唯一受封为省级地位的岛屿是泰国最大的岛,也是泰国最小的府。
七、菲律宾
菲律宾男子的国服叫“巴隆他加禄”衬衣,女子的国服称为“特尔诺”。

八、印度尼西亚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称为“椰城”。
第三节 欧洲主要客源国(地)和目的地国(地)概况
三、德国
2.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5)海德堡
马克·吐温称德国海德堡是他到过的最美的地方。
四、意大利
2.著名旅游城市与景点
(1)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被称为“七丘城”和“永恒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