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第一节 社会工作的内涵

一、什么是社会工作

(一)社会工作的含义

(一)我国对社会工作的理解

普通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专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特点

(一)专业助人活动

(二)注重专业价值

(三)强调专业方法

(四)注重实践

(五)互动合作

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帮助和协助有困难、有需要的群体克服困难的过程。这一过程并不是社会工作者单方面地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而是双方合作、共同面对困难、分析问题成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解决困难的过程。

(六)多方协同

第二节 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

一、社会工作的目标

(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

1.解救危难

危难是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个人的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面对危难,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就是寻求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社会资源),支持受助者,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2.缓解困难

社会工作的目标就是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缓解压力、克服困难。

3.激发潜能

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就是要激发服务对象被压抑、被忽视的能力,调动其内在积极性,并配以外部条件,帮助其走出困境。

4.促进发展

促进发展,即当一个人或一群人遇到困难时,社会工作者会通过增加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建立人际关系等方式,使个人或群体得到发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社会工作的重要目标是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

(二)社会层面的目标

1.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可能是个人性的问题,也可能是群体性的问题。它是一种消极现象,不利于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的健康发展。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和目标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

2.促进社会公正

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内容,追求和实现社会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目标,也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目标。社会工作者促使社会公正的措施有为困难群体提供帮助,增强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促进不公正制度的改变,为困难群体参与社会生活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和机会等。

(三)文化层面的目标

1.弘扬人道主义
2.促进社会团结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活动,帮助有困难的人脱离困境,发展社会支持网络;通过组织互利活动来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合作,建构互相关怀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团结。

二、社会工作的功能

(一)功能的含义与类型

1.功能的含义
2.功能的基本类型

(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

1.促进服务对象正常生活

2.恢复弱化的功能

3.促进人的发展

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

1.维持社会秩序

2.建构社会资本

社会资本是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存在的,人们基于信任、情感、共同体意识而形成的,相互信赖和支持的关系

社会工作以人为本,解决社会问题,通过举办关爱困难群体的公益活动,链接社会资源,可以增加他们的相互信任,促进社会成员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促使社会资本的增加,或使社区的社会资本更加丰厚,有助于建立一个相互关怀的社会。

3.促进社会和谐

4.推动社会进步

三、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四)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第三节 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要素

(一)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

服务对象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服务或帮助的对象,是物质上、精神上、社会关系上遇到困难、需要社会工作者提供帮助的个人或群体。

1.社会工作的基本对象

孤儿、无依无靠的老人和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因失业而沦为生存困难者。

2.社会工作对象的扩大

(二)社会工作者

1.社会工作者的特征

社会工作者是接受一定的专业教育或培训、从事职业化社会服务的人。不仅指单个的社会工作者也指他们的团队及其所在的机构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1)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

①服务提供者

②治疗者

治疗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发现自己行为的问题、重塑其行为,以及对他们的行为进行矫正,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

③支持者

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受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其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自我决策,即“助人自助”。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服务对象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使服务对象自立或自我发展。这里的支持是在认真评估了服务对象的需要、能力和可能性的基础上作出的。支持者的角色并不是要放弃服务提供,而是要激发服务对象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信心,使二者良性互动,从而更好地、更有效地解决问题。

④关系协调者

关系协调者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处理社会关系的技巧,协助他们处理好与他人及环境的不和谐关系,并建立起协调关系

⑤倡导者

(2)社会工作者的间接服务角色。

①行政管理者

②资源筹措者

③政策影响者

(3)社会工作者的合并角色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

社会工作者所持有的助人观念就是社会工作价值观。社会工作价值观包括社会工作对自己和服务对象的看法、对助人活动的看法。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是以帮助他人、服务他人、促进社会福利和社会公正为自己行动目标的利他主义。价值观不仅仅表现在社会工作者对自己工作的看法上,更反映在他的全部工作之中。社会工作价值观是通过专业教育形成的,也是在服务实践中养成的。价值观是社会工作的灵魂。“

(四)专业助人方法

专业的助人方法是现代社会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几种,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功,也是社会工作者区别于一般助人者的明显之处。社会工作的助人方法是指社会工作群体在长期的助人实践中形成的、经过实践检验行之有效的做法,它们作为一种知识被社会工作者共享,并有效地支持着社会工作者的实践。

(五)助人活动

助人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依据其价值观,利用专业方法向服务对象提供帮助或服务的行动,也是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的互动及合作的过程,它是社会工作的外在表现。

二、社会工作者的核心能力

(一)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

(二)促进和使能的能力

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促进服务对象潜在能力的发挥,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

(三)评估和计划的能力

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考查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并且制定详细科学的助人计划。

(四)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

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包括与服务对象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专业关系,促进双方良好互动与合作的能力,在服务过程中对服务对象表示关心和保护,也包括对服务对象的某些偏差行为进行干预和指导,对不利的环境条件进行干预。

(五)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社会工作都是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进行的,这个组织体系既包括某一具体的社会服务机构,也包括社会服务机构与其他组织形成的关系系统。社会工作者是依靠这种组织化的运作来实现助人目标的。社会工作者要具有能合理配置组织资源,有效地输送社会福利资源,监督这一过程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有效地促进服务任务的完成等能力。

第四节 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一、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

(一)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

(二)老年社会工作

老年社会工作是以老年人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是用社会工作理念和方法帮助老年人解决其面临问题的服务。任何国家都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尊老、敬老更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我国有促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相关政策,在落实这些政策的过程中都需要社会工作的介入。

(三)妇女社会工作

(四)残疾人社会工作

(五)司法社会工作

(六)退役军人事务社会工作

(七)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社会救助是政府对其成员生存权利最基本的保护。社会救助首要的是向困难人群发放食物、生存物资和金钱,以保障他们免于饥饿、疾病,保障其生命安全。但是社会救助的任务又不止于此。除此之外,还应该向他们提供政策的、心理的帮助,增强他们应对生存困境的能力。

(八)家庭社会工作

家庭社会工作是因社会家庭成员方面的原因使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境,而由社会工作者提供的支持性服务。

家庭社会工作以家庭整体为服务对象,其目的是通过协调家庭成员之间、家庭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恢复家庭的正常生活,发挥其正常功能。

在现代社会,由于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变迁,使得家庭成员或整个家庭难以适应而陷入困境,进而影响整个家庭的正常生活。例如,夫妻不睦、离婚遗弃、家庭暴力、亲子关系紧张等都会影响整个家庭的生活。

某个家庭成员的严重疾病及对其照顾也会打乱原来的家庭生活。家庭成员失业会给家庭的经济生活乃至家庭成员关系造成严重影响。

(九)学校社会工作

(十)社区社会工作

社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在城市,由于工作高度紧张、家庭小型化和城市重建,人们的日常生活可能受到了消极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发展社区服务、进行社区建设来满足人们的要求,社会工作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十一)医务社会工作

(十二)企业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

(一)从低收入群体到有需要人群

(二)从关注社会问题到关注社会和谐发展

(三)社会工作服务的新领域

(四)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本章小节

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服务活动。它是复杂的、帮助有困难的人及群体的活动,与一般助人活动相比,有许多特点,包括职业性助人活动、注重专业价值、强调专业方法、注重实践、强调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互动、强调团队合作等。

社会工作有服务对象社会文化三个层面的目标。在服务对象层面上的目标是提供物质帮助给予心理支持促进能力发展;在社会层面上的目标是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在文化层面上的目标是促进形成相互关怀的社会文化

社会工作的功能也表现在两个方面:对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可以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其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从社会层面来看,社会工作可以发挥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作为一种专业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由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价值观、专业助人方法和助人活动等基本要素构成。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包括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社会工作者的直接服务角色是:服务提供者、治疗者、服务对象积极改变的支持者、关系协调者、积极行为的倡导者。间接服务角色包括:社会工作过程(项目)的管理者、服务资源的筹措者、社会政策的影响者等。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也常常扮演综合性的合并角色。

社会工作者要具备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沟通与建立关系的能力,促进和使能的能力,评估和计划的能力,提供服务和干预的能力,在组织中工作的能力。

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包括:儿童及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退役军人事务社会工作、社会救助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等。随着社会的变迁和发展,社会工作的领域在进一步扩大。

新发展阶段我国社会工作的新发展主要包括:党的社会工作部门建立,社会工作发展战略目标明确;社会工作广泛参与社会治理;社会工作助力实现共同富裕;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乡镇社会工作服务站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