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能力:第四章 个案工作法

第一节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内容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理论始终围绕一个核心: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之间的关联,包括内部的心理外部的环境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无论资料的收集和分析,还是问题的诊断和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模式都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并且找到建立新的平衡的方法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将个人与环境之间的这种关系概括为“人在情境中”,要求社会工作者既需要深入个人的内心,了解服务对象的感受、想法和需求,还需要仔细观察周围环境对服务对象施加的影响,分析个人适应环境的具体过程。

2.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治疗技巧

(1)直接治疗技巧

非反思性技巧
反思性技巧
①现实情况反思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对自己所处的实际状况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分析的技巧。

②心理动力反思

社会工作者协助服务对象正确了解和分析自己内心的反应方式的技巧。如协助服务对象了解自己的情绪反应方式认识事情的方式和动机的模式等。

③人格发展反思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重新认识和评价自己以往的经历、调整自己人格的技巧。例如,帮助服务对象了解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事件周围他人对自己的影响等。

(2)间接治疗技巧

(二)心理社会治疗模式的特点

2.运用综合的诊断方式来确定服务对象问题的原因

(1)心理诊断: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的各部分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评估。如意识与无意识之间的关系,就是心理动态诊断的重要内容。 (2)缘由诊断:对服务对象困扰产生、变化的过程进行分析。例如服务对象的困扰是什么时候产生的,有什么重要的影响事件,在服务对象的成长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变化等,是对服务对象个人历史的考察。 (3)分类诊断:是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影响因素作出判断。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及特点

(一)危机介入模式的内容

1.危机介入理论
(2)危机的发展阶段

危机的发展一般可以分为危机解组恢复重组四个基本阶段。

危机指危机事件发生的最初阶段,在这个阶段随着危机事件的出现,生活的压力剧增,服务对象开始运用习惯的问题解决机制解决面临的生活困难

如果服务对象尝试了失败,而他(她)又无法找到回避的方法,危机事件就进入解组阶段。在此阶段,服务对象处于极度的情绪困扰中,认知和问题解决的能力下降,平衡生活被打乱;如果危机事件影响的是家庭,它还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恢复是指服务对象经历了解组的痛苦经历之后,开始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寻找适应适成危机环境的新的解决方法

重组,在此阶段,服务对象从混乱的生活中重新拾回自信,恢复新的平衡生活,通常这个阶段还包括家庭关系的重建

2.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有:及时处理、限定目标、输入希望、提供支持、恢复自尊、培养自主能力。

(1)及时处理

由于危机的意外性强、造成的危害性大,而且时间有限,需要社会工作者及时接案、及时处理,抓住有利的、可改变的时机,尽可能减少对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他人的伤害。

(4)提供支持

帮助服务对象面对和处理危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充分利用服务对象拥有的周围他人的资源,如父母亲的关心、朋友的支持等,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支持。

(6)培养自主能力

危机是否能够解决,最终取决于服务对象是否能够增强自主能力。虽然服务对象在危机中自主能力有所下降,但社会工作者不能认为服务对象缺乏自主能力。实际上,整个危机介入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增强自主面对和克服危机能力的过程。

(二)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

危机介入模式的特点可以说是围绕着危机展开的。由于服务对象处于危机的状态中,所以社会工作者必须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快速、有效地解决服务对象的困扰,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危机介入模式的运用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形成了危机介入模式的自身特点。

1.迅速了解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
2.快速作出危险性判断
3.有效稳定服务对象的情绪
4.积极协助服务对象解决当前问题

第二节 个案工作各阶段的工作要点

一、申请与接案

求助对象的服务申请

接案

专业关系的建立

二、预估与问题分析

三、制定计划

(一)服务计划的制定

在服务计划制订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创造条件鼓励服务对象参与。服务对象的参与不仅能够激发服务对象改变动机,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服务计划制订方式为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平等交流提供了机会,让服务计划更能够反映服务对象的发展需求

四、开展服务

(一)服务的推进

服务的推进是指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计划的安排运用专业的服务技巧,逐步推动服务对象发生积极改变的过程。社会工作者应遵守以下几项原则:

1.从能做的开始

社会工作者在实施服务计划时,需要选择服务对象擅长做的或者能够做的作为服务开始阶段的任务,以减轻服务对象因改变带来的担心和焦虑,特别是在第一次服务面谈中,因为服务对象通常对改变缺乏信心,通过微小的改变可以增强服务对象的改变动力

2.从愿意合作的着手

社会工作既注重服务对象的改变也关注周围他人的调整,不需要将服务的焦点局限在服务对象身上。如果服务对象愿意改变,就从服务对象开始推进服务;如果周围他人愿意调整,就从周围他人入手开始实施服务计划

3.采取综合的服务策略

服务对象的改变并不是直线方式的,他们每改变一步,都需要周围他人的支持和肯定;同样,周围他人的改变也为服务对象的改善创造有利的条件。就服务的成效而言,服务对象的改变及其效果的维持都离不开周围他人的支持。

(二)专业角色的扮演

(1)使能者

社会工作者运用自身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技巧调动服务对象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发挥服务对象的潜在能力,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有效改变。

(2)联系人

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拥有资源的服务机构联系,保证服务对象能够获得合适的服务。

(3)教育者

社会工作者指导服务对象学习处理问题的新知识、新方法,调整原来的行为方式。

(4)倡导者

社会工作者利用自己的身份和权利倡议机构实行必要的改革,为缺乏资源的服务对象争取更合理的服务,或者动员服务对象一起争取一些合理的资源和服务

(5)治疗者

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方法和技巧消除或者减轻服务对象的困扰。

(四)链接社会资源与协调服务

1.社会资源的类型

根据资源的存在方式以及与服务对象的关联,可以把社会资源分为非正式社会资源正式社会资源两种。

正式社会资源是指由正式的社会机构社会组织提供的社会资源,如社会服务机构、公益组织以及学校和医院等,这些机构和组织提供的就是正式的社会资源。

非正式社会资源是指由服务对象在非正式的社会交往中形成的社会资源,如关心服务对象成长的家庭成员、亲属、朋友以及同伴等,他们就是服务对象改变过程中的非正式的社会资源。

五、评估与结案

(二)成效评估

成效评估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经常采用的有:一是由服务对象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以及对服务工作的满意程度;二是由社会工作同行评估服务工作的开展状况;三是由服务机构评估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工作开展状况。

第三节 个案工作的常用技巧

一、会谈

(三)个案会谈的技巧

1.支持性技巧
同理

社会工作者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的内心感受,理解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

2.引导性技巧
3.影响性技巧

影响性技巧是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服务对象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的一系列技巧。主要包括:提供信息、自我披露、建议、忠告和对质。

对质

社会工作者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和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三、收集资料

(一)会谈的运用

与服务对象进行会谈是社会工作者直接收集资料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根据所需要收集资料的特点进行调整。就一般情况而言,会谈的运用有两种常见的方式,包括自我陈述对答

(二)调查表的运用

调查表的运用也是社会工作者收集资料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以分为结构式调查表和非结构式调查表。

(三)观察的运用

用观察收集资料也是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特别对于那些涉及人与人之间互动交流或者与个人生活场境紧密关联的资料,最好采用观察的方法,因为对这些资料把握依赖个人的观察、推断和理解。根据参与的方式,可以把观察分为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

(四)现有资料的运用

1.文献记录

文献记录是有关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状况的文字记录,如学生的成绩单、低保家庭的低保证明、医院的健康检查证明等,都属于这种类型的资料,它们是社会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日常生活状况的重要资料。

四、制定服务计划

(二)服务对象的范围明确

(1)以服务对象为主
(2)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

在服务计划中尽可能囊括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他们通常是服务对象改变的重要支持者

(3)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
(4)还可以有其他社会成员加入服务中

五、评估